新疆哈密巴里坤,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被誉为“塞上江南”。这里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这个美丽的边塞小镇,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一、历史悠久的古城
哈密巴里坤古城,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城内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如古城墙、古街道、古民居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巴里坤古城墙,它见证了古城的兴衰变迁,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
二、壮丽的自然风光
哈密巴里坤地处天山北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有壮丽的草原、雪山、湖泊和峡谷,美不胜收。其中,巴里坤草原被誉为“天山明珠”,广袤的草原上牛羊成群,牧民们悠然自得地生活着。还有美丽的巴里坤湖、神秘的巴里坤峡谷等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哈密巴里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主要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等。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民族风情浓郁。在古城内,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如烤全羊、手抓肉、奶茶等;还可以欣赏到民族歌舞、民俗表演等,感受浓厚的民族氛围。
四、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迹
哈密巴里坤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许多古迹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如著名的哈密王府、哈密王陵、哈密古城等。这些古迹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还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如烽火台、古驿站等,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哈密巴里坤,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等待着游客们去发现、去感受。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历史的厚重、自然的壮丽、民族的风情。让我们携手走进这个美丽的边塞小镇,共同探寻那古韵悠长的边塞风情之旅。
巴里坤的旅游景点有:巴里坤湖、巴里坤古城、巴里坤哈萨克文化展馆、怪石山、哈密鸣沙山。
1、巴里坤湖
位于巴里坤县西北18公里处,是一个高原湖泊,海拔1585米,四周山峦起伏,水草丰美,湖中碧波荡漾。独具“迷离蜃市罩山恋”的奇观。
2、巴里坤古城
在雄伟壮丽的东天山北麓,有一片神奇美丽、物华天宝的土地,历史上她是东疆的门户、丝路重镇、草原明珠,她就是新疆历史文化名城--巴里坤。2003年,被国家文化部、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3、巴里坤哈萨克文化展馆
该展馆是迄今为止在新疆境内占地面积较大、内容整合比较完美、美观大方而又较为完善的展馆之一、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哈萨克族从古到今源远流长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
4、怪石山
最怪的就是满山的小石窟,这些大小不等的石洞有圆形,有方形,像佛龛、像蜂窝、像羊肚,近看小石洞并不深,很圆滑,像人工旋磨出的一样,小洞直径1米左右,大洞被称为“包厢者”,可坐十几个人。几座山从山顶到山脚都是“千疮百孔”。
5、哈密鸣沙山
位于哈密市正北70余公里,在巴里坤县和伊吾县交界处。长约五公里、宽约35-115米,高约180米,以石英砂堆积而成的沙山。山呈东西走向的长条形,北缓南陡,海拔高1930-2163米,相对差约50米。塔水河和柳条河绕沙山两侧蜿蜒流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下辖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9月30日,地处新疆东北部。县内景点有:大河唐城、巴里坤湖、鸣沙山、月牙泉、西黑沟风景区等等。
1、 大河唐城
大河唐城,位于巴里坤大河镇东头渠村东部,巴里坤盆地底部中心区,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极宜农耕,距县城15.5公里,有公路通往乡政府和县城,交通便利。大河唐城,海拨1644米,是哈密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唐代古城遗址,所以叫大河唐城或大河古城。
这里是屯垦戌边生产军粮的最好地方。直到近代这里一直是旱涝保收的“巴里坤粮仓”。古城呈长方形,中部有一道较宽的城墙将古城分为东西两个小城,分别为主城和附城。两座城东西并列,全长357米;主城南北长210米,东西宽180米;在城内采集到许多遗物,主要为陶器和铜器,铁器较少,有铜镜、护身铜佛、钱、铜棒等,建筑材料有灰色的莲花铺地砖和莲纹瓦当,均为典型的唐代遗物。
2、 巴里坤湖
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位于新疆巴里坤县西北18公里处,是一个高原湖泊,海拔1585米,四周山峦起伏,水草丰美,湖中碧波荡漾。独具“迷离蜃市罩山峦”的奇观。
巴里坤湖多年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恶化,湖泊面积萎缩,经过当地政府的一系列政策,现已得到逐步控制。
每当盛夏,这里湖光山色,分外迷人,牧民们游牧湖畔,毡房座座,牛羊成群,牧歌悠扬,是一处避暑旅游的好地方。巴里坤湖由四周自然泉水汇流注入而成,东西宽约12公里,南北长约20公里,湖水面积112.15平方公里。湖也是储量丰富的芒硝矿和盐田,湖水中含有水生物卤虫(丰年虫)。湖泊古称蒲类海,婆悉海,元代称巴尔库勒淖尔,清代的蒙古沙、巴尔库尔对音称巴里坤湖。
3、 西黑沟风景区
西黑沟,距巴里坤县城西南8公里处,黑沟山高、沟长,植被茂盛,暖季一片葱笼墨绿,即使冬季大雪封盖,但松柏长青,依然苍翠,与墨色有不解之缘,才以黑命名,所以称“黑沟”。
黑沟山高,雪冠终年晶莹闪耀,冰川纯白无瑕,与黑绿形成对比,是黑沟美景要素之一。黑沟森林茂盛,覆盖严密,连地皮也为穿地柏所覆盖,更有无处不在的奇花异草装点其间,形成植被的主体分布,这是黑沟美景要素之二。黑沟溪水长流,奔腾喧啸,西黑沟水电站引水发电,溪水攀山下跌,天然与人工合碧,很富诗情画意,这是黑沟景点要素之三。有冰、有雪、有水,又有立体植被,致使空气凉爽潮湿,因此也形成丰富的地形降水,见云就雨,这是黑沟美景要素之四。纵是严冬飞雪,山谷里依然是松色不凋,万绿长存,满沟青翠,蕴藏着一片春意,这就是巴里坤八景之一的“黑沟藏春”。1982年,沟口建成一座水电站,使旖旎的西黑沟锦上添花。
巴里坤古城旅游景点介绍
在雄伟壮丽的东天山北麓,有一片神奇美丽、物华天宝的土地,历史上她是东疆的门户、丝路重镇、草原明珠,她就是新疆历史文化名城--巴里坤。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巴里坤古城旅游景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巴里坤古城旅游景点介绍
巴里坤古城景区西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570公里,东南离哈密行署所在地哈密市142公里。城区交通便利,坐客车去乌鲁木齐是“朝发夕至”,而去哈密市仅需要两个小时。出租车、公交车遍布全景区。
位于东天山腹地的巴里坤古城景区,四面环山,南北山相距五十公里,东、西山相距百余公里。东、西、北山均为天山的支脉,原始松树林覆盖面积达百分之六十。海拔1650米,雪山晶莹,松林青翠,草原辽阔,一望无际。冬天一派冰天雪地景象,平地积雪尺余厚,春、夏、秋季绿草成荫,五颜六色的草花竞相开放,引来大批外界游人避暑观光。
巴里坤古城景区由汉、满两城组成,汉城建于清雍正9年,满城建于清乾隆37年,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汉满两城首尾衔接,登高俯视,苍茫草地一碧如海,而两座城如海中游动的两条扬子锷。此景触动文人诗情,使获"瀚海鼍城"之美称。古城景区面积1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万人。景区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沧桑的古建筑、辽阔的草原风光、浓郁的哈萨克风情在这里地造天设的混为一体。在众多景点中,兰州湾子古遗址风景区、蒲类大观园、巴里坤大草原、阳光乐园、哈萨克文化展馆、西城墙、地藏寺、仙姑庙、大河唐城、哈萨克风情园等景点各具特色,能给游客不同的文化品味。
位于景区西南方的兰州湾子古遗址风景区,为乾隆年间形成的自然村,有森林、草原、田园,景色优美,空气清新,一派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每年6到7月, 兰州湾子野玫瑰竞相开放,香气扑鼻,如临仙境。在这里你还可以感受到神秘的遗址文化,大月氏王庭遗址是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存,距今有3000年的历史,1990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巴里坤县对该景点进行了重点开发,主要策划建设了体现大月氏古老文化的祭祀台、半穴式复原遗址、停车场、修建了游客接待中心、改建了农家小院、补种了玫瑰、增设了标识牌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
位于景区东北方的蒲类大观园,是今年投资700万元新建的景点,南界古城墙,北临大草原。荟萃汉文化、古游牧文化的大观园内展现了不同时期碑林碑刻、园林小品和庙宇、八大商户、四大宅院、县衙等微缩景观以及匈奴、乌孙、大月氏游牧生活景象。大观园分为三个文化区,第一块是是汉文化展示区,第二块是古代游牧文化展示区,第三块是现代哈萨克文化展示区,集中展示了巴里坤的各种文化,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住于景区西边的地藏寺、仙姑庙是新疆境内保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庙宇群落。巴里坤广建庙宇的历史有近200年,出现了中国不多见,新疆罕见的庙宇群落。现仅存的地藏寺是甘肃民勤客商捐资于嘉庆二年修建的.,也称民勤会馆,过会时间为每年阴历五月十六日。地藏寺西邻仙姑庙;仙姑庙又称甘州会馆,是甘肃张掖客商于嘉庆五年捐资修建,是道观。东邻地藏寺,曾是林荫蔽日、古树参天、吊桥流水、花木似春。
位于景区东南方的东黑沟遗址,距古城景区23公里。在东黑沟遗址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面积约8.7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大型石筑高台3座、石围居住基址140座,墓葬1666座,刻有岩画的岩石2485块,其为一处规模较大、内涵较丰富、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游牧文化大型聚落遗址。
位于景区西方的清代粮仓,是1773年清政府拨专银在巴里坤汉城南街修建的8座收储屯田粮食的仓廒,为乾隆年间清政府的一个重要屯田基地。仓为土木结构,仓顶设通风楼,下铺木质地板。每仓长6.5丈,宽3.4丈,高1.8丈,仓容6000京石,总仓容48万京石。该仓隔寒防潮,适宜储粮,至今已230余年。今年又投资80万元恢复了廒神庙。
位于巴里坤湖西北方的怪石山。今年投资50万元,修建了景点大门,并对景点进行了绿化。怪石山最怪的就是满山的小石窟,这些大小不等的石洞有圆形,有方形,像佛龛、像蜂窝、像羊肚,近看小石洞并不深,很圆滑,像人工旋磨出的一样,小洞直径1米左右,大洞被称为"包厢者"可坐十几个人。几座山从山顶到山脚都是"千疮百孔",有的称"蜂窝崖",有的称"千佛洞"、"万佛龛"、"千窟崖"等。在山腰一花岗岩巨石陡壁上有一口朝上水平裂缝长13厘米,宽4厘米,里面有一窝清凉纯净的小泉水,人的嘴无法对着去喝,只能用芨芨秆去吸,奇怪的是这小石泉水喝不干,冬天不冻,被称为"神泉仙水",视为吉祥、祛邪、祛灾、祈求好运的圣水。
位于景区北方15.5公里处的大河唐城,海拨1644米,是哈密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唐代古城遗址。1957年被列为新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又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城内采集到许多遗物,主要为陶器和铜器,有铜镜、护身铜佛、钱、铜棒等,建筑材料有灰色的莲花铺地砖和莲纹瓦当,均为典型的唐代遗物。城内散布着大型陶制废器和大型石磨盘。这些都向游人显示着当时农业生产的盛况,证明此处曾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屯粮基地。
位于景区最北面的哈萨克风情园,座落于大草原之中。有十五个哈萨克毡房组成,占地面积130亩。风情园设施齐全,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有民族风味的特色饮食,如手抓肉、清炖肉、烤肉、奶茶、马0、包尔萨克等供游客品尝,还有哈萨克传统舞蹈《黑走马》、《走熊舞》、《鸭子舞》、《挤奶舞》供游客欣赏,在这里,游客可以充分体会原汁原味的牧家生活与浓郁的哈萨克族民俗风情。
位于景区西方的哈萨克文化展馆,是新疆境内占地面积较大,内容整合比较完美,美观大方而又较为完善的展馆之一。该展馆分“文字图片展厅”,“民风习俗展厅”,“巴里坤资源产品展厅”,“历史文物展厅”,共容纳了1000余种文字图片、出版物、民族乐器、手工艺品、动植物标本、工农业产品、矿物、石人像、岩画等文物和生活用品、生产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哈萨克族从古到今源远流长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同时还介绍自古以来在此繁衍生息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巴里坤县较为发达的工农业,辽阔富饶的草原,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从飞鸟到走兽,从野草到森林的各类植物,全面介绍教育,卫生等各行各业的大发展。展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实物与模型巧妙地结合起来,有语言文字的介绍,有图片的展示,有原声的播放,使参观者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够对巴里坤古城景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位于景区西方的古民宅,具有200多年的历史,古民宅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古丝绸之路新北道鼎盛时期开始修建,嘉庆——民国末年之间陆续形成的巴里坤古民宅群落,与新疆“庙宇冠全疆”的巴里坤是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在新疆是罕见,是中华汉文化建筑艺术在西域的集中体现,也是一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位于景区北侧的阳光乐园,总占地面积52500平方米。分餐饮,运动,演艺,休闲四大功能区域,在设计上全部铺设木栈道保护草原。阳光乐园共有哈萨克风格毡房5顶,最大毡房118平方米,直径12米,可容纳120人同时用餐。阳光乐园一次接待能力可达到300人。另有新潮现代的阳光房3顶.阳光房设计完全按照哈萨克毡房形状设计,用中空玻璃建造,冬暖夏凉。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巴里坤特色餐饮和风味小吃,还可以足不出户在用餐的同时领略草原风光。
位于景区北方的湖滨生态园,东西长260米,南北长203米,总体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米,分广场区、园林区和人工湖三个区。生态园南临巍峨的雪山,北靠巴里坤大草原,园内怪石山、胡杨林、玛瑙滩、硅化木、尖山子和兰州湾子石结构遗址六处微缩景观和象征巴里坤湖的人工湖充分展示了巴里坤深厚的草原文化、古丝路文化,游牧文化及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湖滨生态园中心广场的总占地面积为1.8万平方米。中心广场是巴里坤县举办重大文体活动的地方,每年的“草原之夏”、“金秋之夜”、“草原欢歌”百日文化广场活动主要在这里举行,集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
古城景区有一家准四星酒店、两家二星级宾馆、各类大、中型招待所、旅馆、家庭旅游接点48家,接待床位达到2161个;餐饮网点150多家。同时可接待游客7000人。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