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被誉为“死亡之海”,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沙漠之一。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传说和诅咒层出不穷,让人不禁心生敬畏。本文将带领大家揭开这层神秘面纱,探寻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诅咒之谜。
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诅咒传说
1. 遗忘之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曾有许多古代文明的遗址,如楼兰、尼雅、米兰等。这些遗址见证了古文明的辉煌,却因种种原因被遗弃。传说,这些遗址被诅咒,进入其中的人将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
2. 荒漠幽灵: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时常出现神秘现象,如幻影、鬼火等。传说,这些现象是沙漠中的幽灵所为,它们诅咒着这片土地,使过往的旅人命丧黄沙。
3. 遗忘之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有一条被称为“遗忘之路”的神秘古道。传说,这条古道通向一个神秘的国度,但进入其中的人却无法返回。这条道路被诅咒,使无数探险家丧生。
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诅咒成因
1. 自然因素: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亚洲内陆,气候干旱,沙漠面积广阔。高温、风沙、干旱等自然因素使这片土地充满神秘色彩,为诅咒传说提供了土壤。
2. 历史原因: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曾有许多古代文明,如楼兰、尼雅等。这些文明因种种原因衰落,遗址被遗弃,成为诅咒传说的源头。
3. 心理因素: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敬畏,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诅咒传说愈发神秘。许多探险家在追寻神秘传说时,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安全,导致悲剧发生。
三、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诅咒真相
1. 神秘现象的成因: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神秘现象,如幻影、鬼火等,多由自然因素和光学原理造成。例如,沙漠中强烈的阳光和干燥的空气,容易产生海市蜃楼现象。
2. 遗忘之城的诅咒: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遗址,如楼兰、尼雅等,曾是古代文明的繁荣之地。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文明衰落并被遗弃。因此,这些遗址并非被诅咒,而是历史的见证。
3. 遗忘之路的真相:传说中的“遗忘之路”,实际上是一条古代丝绸之路的遗迹。进入其中的人并非无法返回,而是因为丝绸之路的衰落,导致许多探险家迷失方向。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诅咒传说,虽然神秘而令人敬畏,但揭开其神秘面纱后,我们发现,这些传说多由自然因素、历史原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在探寻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诅咒之谜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面对未知,我们要保持敬畏之心,同时也要理性对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揭开更多神秘的面纱。
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传说在很久以前,人们渴望能引来天山和昆仑山上的雪水浇灌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一位慈善的神仙有两件宝贝,一件是金斧子,一件是金钥匙,神仙被百姓的真诚所感动,把金斧子交给了哈萨克族人,用来劈开阿尔泰山,引来清清的山水,他想把金钥匙交给维吾尔族人,让他们打开塔里木盆地的宝库,不幸金钥匙被神仙小女儿玛格萨丢失了。神仙一怒之下,将女儿囚禁在塔里木盆地,从此盆地中央就成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分属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洲和喀什市、和田市、阿克苏市。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自治区西南部,处在塔里木盆地中部,沙漠北面是天山,南面有昆仑山,东面有祁连山,西面是阿赖山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接壤。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
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沙漠里沙丘绵延,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
沙漠里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异常发达,超过地上部分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那里的动物有夏眠的现象。
扩展资料:
沙漠在西部和南部海拔高达1200~1500米,在东部和北部则为800~1000米。沙丘最高达200米。也有资料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腹地被评为中国五个最美的沙漠之一。
由于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四面为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
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的面积很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达300米左右。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复合型沙山和沙垄,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条条巨龙,塔型沙丘群,呈各种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沙丘,变幻莫测。
沙漠有两座红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为“圣墓山”,它是分别由红沙岩和白石膏组成,沉积岩露出地面后形成的。“圣墓山”上的风蚀蘑菇,奇特壮观,高约5米,巨大的盖下可容纳10余人。
塔克拉玛干沙漠,系暖温带干旱沙漠,酷暑最高温度达67.2℃,昼夜温差达40℃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温暖适度,是明显大陆性的,年最高气温为39℃。年降水量极低,从西部的38毫米到东部的10毫米不等。夏季气温高,在沙漠的东缘可高达38℃。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塔克拉玛干沙漠
它。于是,“东方庞贝”,一个被大沙漠湮埋的古代文明构成了历史浪漫主义的新概念,一个世纪以来有关其传说和故事源源不断。
解放后,我国考古单位单独考察或与日本考古学术界联合考察尼雅近10次,1995年10月中日联合考古行动收获最大,考古发现震惊了中外考古学术界。
穿越塔克拉玛干的定义
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意思为“走得进,出不来”,西方探险家斯坦因在100年前将其称为“死亡之海”。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为开发塔里木盆地的石油资源及推动南疆经济发展,修建了沙漠公路。但是,对旅行者来说,穿越塔克拉玛干的定义,不是坐车途经轮台到民丰的500公里沙漠公路,而是以于田或墨玉为起点(或终点),阿克苏为终点(或起点)的两条线路作为探险意义上的穿越,两条路线中以于田大河沿线路难度最大。习惯上大多数人采用由南向北的线路安排,即顺着水的流向行进。
穿越塔克拉玛干的黄金季节
上述穿越线路被探险者们走了100年,他们曾在不同季节安排自己的行走计划,最后,一个观点被认同了,那就是和田河的枯水期为穿越的良好季节。从秋天到第二年春天,是塔克拉玛干沙尘暴较少的季节,各种蚊虫较少,枯河床成了行车大道。曾经有日本的电视媒体在春季汛期到来之际跟着水头行走、拍摄,将春汛水流灌入干枯河床的情景录下,从而生动地将“死亡之海”的生命复苏景象展现。
而从秋天到第二年春天间、每年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20天左右的时间,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黄金季节。这个时间除了有上述优点外,最重要的是塔里木盆地的胡杨树叶非常张扬地变成一片金黄,在美景如画的和田河行走,能获取更丰富多彩的体验。1999年10月,我带领一个旅游探险团进入塔克拉玛干,在行程行将结束时,队员们突然萌发不愿走出沙漠的情绪,要求在沙漠的边缘扎营,尽管当时还有两个小时就可到达阿克苏的宾馆。
塔克拉玛干穿越必读
一。穿越塔克拉玛干特种线路是费用比较大的活动项目,个人使用品也要专门准备。其次,要有向导、给养准备,个人要求不同也会导致出行开支水平的不同。
二。如果仅仅作和田河的穿越,新疆一些经营专项特种游业务的旅行社可以代理或安排。广东组织该方面活动的机构很少,本文作者在1999年和2002年组织过两次类似活动。要探访尼雅等地的古遗址,须向文管部门申办批文,费用也会增加。
三。个人携带的摄影器材要做好防沙、防土处理,在有缝隙的地方尽量用透明胶纸封好。
四。给养准备方面,多携带水果、蔬菜。秋天穿越塔克拉玛干要有保暖的准备,气温有时可达0℃。